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大同市灵丘县武灵镇卫生院院长董文权:扎根山区 一腔热血为乡亲

2021-08-13 15:27:01 来源:记者观察网

记者观察网山西8月13日电(记者 周世俊 通讯员 刘志宏)董文权是大同市灵丘县武灵镇卫生院院长,从2007年参加工作以来,就在乡镇卫生院工作,他扎根山区,服务乡亲,用一腔热血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朋友说:“董文权生活朴素,平时也没什么业余爱好,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工作,还非常热爱学习,对自己的医术从不满足。”同事说:“董文权非常敬业,医院里每天都是他忙碌的身影,既要管理医院,又要坐诊看病,十几年如一日,执着从医,是患者的好医生、我们的好院长。”患者说:“董医生比我们还辛苦,我们种地还有农忙农闲,而他却从来没有闲过,每天除了坐诊看病外,就是走街串巷,村民有事随叫随到,上下邻村的人没有不认识董医生的。”

用我所学的知识回报家乡

2012年,董文权担任下关乡卫生院院长以来,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卫生院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一个以中医药为特色、功能强大、设备齐全的乡镇卫生院。因工作需要,2016年董文权被调到武灵镇卫生院任院长。武灵镇是全县最大的乡镇,服务人群约10多万人,从管理和服务层面上要求比小乡镇高出很多。董文权意识到,要想管理好一所大的卫生院,必须先从建章立制、规范内部管理入手,组建服务团队,扎实开展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实现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管理,各项工作步入了快车道。

“我就是在这山里长大的,所以我要用我所学到的知识来回报家乡。”董文权常说。山西中医药大学毕业后,他毅然回到了家乡。

平日里,患者的需要就是命令,不管白天黑夜,无论刮风下雨,只要一个电话,董文权总是第一时间赶到。因为地处山区,群众就医不便,有的甚至翻山越岭走几十里路才能赶到卫生院。所以他们就时刻准备着,全天24小时待命,哪里需要服务,就赶到哪里。走路或开车到村民家里出诊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有时车走不了,还得步行一段路,但他从来没有失信于患者。他说:“村民们半夜三更打来电话,是对我们的信任,不管再苦再难,翻山越岭我们都要及时赶到。”

从医13年来,他基本没有过正常的节假日。他的手机号码很多乡亲都知道。半夜,经常有人打来电话问诊,总感觉不好意思,而董文权笑着说:“没关系,治病救人是我们做医生的天职,你们给我打电话是对我的信任。”

只有提高医术才能更好地服务乡亲

卫生院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最关键的是能为患者祛除病痛,医疗技术是基础,服务态度是关键。工作之余,董文权组织职工开展集中学习,通过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以及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业务能力,切实做到懂政策、业务精、能力强。他说:“我不仅仅是院长,更是一名医生,只有提高自己的医术,才能更好地服务乡亲。”

董文权每周一至周六坚持全天坐诊,每天来找他看病的患者络绎不绝。不仅仅是他的医术吸引着患者,更是他那种视病人如亲人、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的精神感染着人们。许多人亲切地喊他是“小董医生”。

吃不好,睡不好,长期的加班熬夜,再加上工作压力大,终于把他累垮了。2017年1月,他患了急性胰腺炎,疼得汗珠直冒,满床打滚,经住院治疗,病情稳定后,他又急忙上班了。他说:“我在病床上还是总想着医院的事,心里不踏实,哪怕在这看着你们工作,我总是放心的。”

始终把确保乡亲们的健康放在首位

董文权始终把确保乡亲们的健康放在首位,卫生院及各村卫生室从基础设施、科室布局、区域标识、温馨提示等方面完善功能,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效能,有效提升了群众对诊疗环境的满意度。

他通过定期到贫困户家中进行健康检查,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对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在卫生院治疗时,一般治疗费不收,其余检查费只收成本费,药费严格按照攻坚规定实施零差率销售。

发展中医药事业是落实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要内容。“一把草一根针,简便除病痛,望闻问切四诊法,岐黄之术显神通……”说起中医的优势,董文权娓娓道来。在当地,中医服务的开展受到了乡亲们的欢迎和认可,既方便了群众在中医药和理疗方面的就医需求,也大大地减少了就医支出。他常说:“每治好一个病人,我都会有一种成就感,看见患者康复了,我心中总有说不出的欣慰。”

近几年,为了提高武灵镇卫生院的整体服务水平,董文权注重思想政治工作与医疗业务工作相结合、与解决职工实际问题相结合、与职业道德建设相结合,并持续抓好医疗行为规范、病历质量、优质服务、维护患者权益四个关键。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激发卫生院职工爱岗敬业、爱院如家的高尚情操,增强了职工主人翁意识,从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也为群众营造了良好的就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