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网山西10月21日电(记者 周世俊)文化是城市的根与魂。只有文化才能够真正展示城市的价值品位和可贵的风尚,也只有文化才能够成为一座城市凝聚力和自信心的源泉。
连日来,大同市文化旅游部门及文化艺术工作者深入学习大同市第十六次党代会精神,以文化强市为引领,精心谋划进一步打好文化牌、谋准文创路、下好文旅棋,以更大的信心更强的信念,致力把大同市建成覆盖全域、带动全省、影响全国的文化强市。
坚定文化自信 深挖文化“富矿”
不久前,由大同市歌舞剧院创作演出的歌舞剧《北魏长歌》,作为山西省唯一参演剧目,在全国少数民族集中会演的大舞台上,展示了新时代晋风晋韵的魅力与风采,在15台优秀剧目中名列第一,获得首次设立的“圆梦奖”。“多年来,大同市坚持文化自信,坚持融合与创新并举,致力挖掘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的本土文化,打造优秀原创剧目,走出了一条艺术创新之路,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文艺院团改革前列。”刚从北京接受颁奖归来的大同市歌舞剧院院长年权激动而满怀自信地说。
五年来,大同市紧扣时代脉搏,立足大同深厚的文化底蕴,创作出《北魏长歌》《热土》《热泉》《平城赋》《云冈魂》等一批优秀作品,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大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今年5月,由山西省委宣传部和大同市委宣传部指导,大同市歌舞剧院创排的原创舞蹈诗剧《天下大同》,作为山西省唯一、全国50部进京展演的庆祝建党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在国家大剧院的精彩表演赢得观众盛赞,让“游中国古都,看天下大同”成为大同又一文旅名片。
五年来,大同市上下坚定文化自信,按照“大产业、大融合、大建设”的发展路径,深挖文化“富矿”,打造了一批具有大同特色的文化品牌和文化名片,城市文化竞争力和城市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国大同古都灯会、云冈文化旅游节、长城摄影展等一批文化活动成为独特的城市标签,文化影响力和辐射力日益扩大。今年国庆期间,在古城内进行的“沉浸式”古装巡游演出赢得四海宾朋盛赞。“在大同古城,我既看到了千百年历史在这片土地留下的厚重积淀,也感受到大力弘扬文化所迸发出的文化活力。”北京游客王中红说。
大同市上下以文化强市为引领,充分挖掘悠久历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资源,推进文旅、文艺、文创高质量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大同市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激发出大同市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大同市县两级融媒体中心从无到有、持续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遍地开花、全面覆盖,成功创建山西省级文明城市和一批全国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全面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大同市大力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常态化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乡镇、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广电、报业、文旅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加快文旅融合 实现全域旅游
近年来,大同市持续加快文旅融合步伐,以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全力打造国际一流全域旅游目的地,深入推进“五环联动”,倾力打造云冈、古城、恒山、长城四大核心板块,实施火山群、古长城、潘家园等百项文旅项目,云州区、灵丘县、浑源县、平城区通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省级验收,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全线贯通,得胜堡、守口堡等14家长城驿站基本建成,天镇李二口长城文化博览苑入选国家重点项目库,方特欢乐世界入选国家4A级景区,“游山西、读历史”文旅体验活动从云冈石窟走向全省。
未来,大同市还将实施一批重点文旅项目,开发一批精品旅游产品,布局一批特色文创园区,串联景区、景点、景色,贯通文化、文明、文脉,融合民食、民宿、民俗,构建以“中国古都·天下大同”“塞上长城”“清凉古都·消夏大同”为主的全域旅游品牌矩阵。
点燃文旅夜经济,打造古都“不夜城”,大同市正在全面启动景区倍增计划,完善恒山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成功创建5A级景区,到2025年新增10家A级景区。“2016年至2020年,全市接待游客总人数达28085.2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519.93亿元。全市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年均保持30%左右的增速,快进慢游深体验的文旅业态正加速形成。通过持续积淀不断发力,大同的文旅事业发展正迈向高速前行的快车道。”大同市文旅局负责人说。
坚持以文塑旅 实现以旅彰文
大同市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大同市要按照“大产业、大融合、大发展”的思路,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提升文化供给力、影响力、创新力,推动文保、文旅、文创高质量融合发展。
在古城北城墙脚下的一处建筑工地上,大同市文物工作者正在对一处北魏塔基遗址进行考古挖掘和保护,并计划建立一座北魏塔基遗址博物馆。“每一处历史遗迹都是城市宝贵的文化遗产,必须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正确处理好文物保护与城乡建设、旅游开发、经济发展的关系,重点开展系统考古挖掘,保护好文物本体和周边环境及文化生态,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大同市文物局负责人说。
大同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现有不可移动文物3000余处,大同市始终坚持把文物安全作为文物保护的“生命线”,在推进文物安全工作中不断完善机制,持续创新方法,取得良好成效。先后成立云冈研究院、创建云冈学、设立大同大学云冈学学院等,持续推动古都文化品牌建设。
大同市全面提升古城价值,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以“留建筑、留乡愁、提品质、惠民生”为目标,有序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两抢救、两整治、四织补、一提升”,推进古城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基本恢复古城整体风貌,传承古城文脉,留住市井气息,丰富古城业态,叫响“天下大同”古都品牌。
“厚植于大同这片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热土上,让大同文创产品传统与时尚、实用与美观相结合大有可为,我很有信心。”多年来钻研云冈纹饰并致力于将其用于文创产品设计的大同艺校教师王晨说。在云冈石窟景区内,以云冈纹饰为题材设计制作的丝巾、服饰等文创产品深受游客欢迎。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众多非遗项目融入文旅各环节,大力推进文创开发,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用创意激活文化,用文化彰显魅力,众多大同文创产品,彰显了厚重的大同历史底蕴和独特创意风格,文创产品走出古都、走向全国,多次迈出国门参展,深受外国友人的喜爱,成为宣传大同的又一张靓丽名片。
“为进一步促进文旅融合,大同市正筹划成立天下大同文旅演艺公司,实现将《天下大同》作为文旅演艺项目进行常态化演出。”大同市文旅局负责人说。面向未来,大同市将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坚持大企业引领、大平台承载,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文博会展、数字服务、影视制作、大型演出、线上演播等新兴文化业态,培育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骨干文化企业,打造一批有价值、有口碑的区域文创品牌,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文化产业基地,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型实景精品演出剧目,推动文化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
实施文化惠民 增进文化福祉
每逢周末,在市美术馆门前,等待入场参观的市民与游客都会排成长队。对于外地游客来说,这是感受大同文化名城底蕴的重要途径,对于大同市民来说,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切身可感的文化福祉正是更高标准美丽大同、更高质量富裕大同、更高品质幸福大同的鲜活载体。
近年来,大同市在公共服务方面共投资近40亿元,高起点、高标准建造了市级五大场馆及配套设施,着力打造城市新型文化艺术新地标,全力改善群众文化活动基础条件。经过持续高标准大投入建设,五大场馆陆续开放运营,市博物馆投资5亿元,每年接待中外游客50多万人次;大同大剧院投资3.5亿元,可同时容纳2300位观众;市图书馆投资5亿元,可同时容纳5000名读者;市体育中心投资12亿元,成为开展重大体育赛事及群众体育活动的热土;今年9月,历经10年精工雕琢,投资9.7亿元的大同市美术馆盛大开馆,成为广大市民及游客感受高雅艺术的殿堂。“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公共文化场馆,使之成为集全民阅读、文旅融合、艺术生活于一体的多功能城市文化会客厅。”市美术馆、博物馆、大剧院、图书馆负责人均如此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