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网山西8月27日电(记者 周世俊 通讯员 徐崇广)昔日“煤都”正焕发数字新颜。8月23日,以“算网筑基 智引未来”为主题的2025中国算力大会在山西省大同市开幕。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熊继军、山西省副省长汤志平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大同市委副书记、市长刘俊义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上,举行了中国算力平台(山西)启动仪式和中国算力平台贯通仪式。中国算力平台正式完成山西、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10个省区市分平台接入工作。同时,《2025综合算力指数》《2025算力发展报告》《2025存力发展报告》《2025运力发展报告》《2025智算服务发展报告》等重磅研究报告在会上发布。
本次大会不仅汇聚了国内算力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行业领袖和企业代表,共同探讨算力技术前沿与产业生态建设,更将“聚光灯”打向了这座积极谋求能源与产业双重转型的城市——大同,正式向外界展示了其打造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算力之城”的战略雄心与坚实步伐。
为何算力大会会选择大同?答案藏在其独特的资源禀赋与地理优势中。算力的核心是能源,尤其是电力。作为中国传统的能源基地,大同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强大的火电供应能力,近年来更加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为高耗能的算力基础设施提供了稳定、低廉且绿电比例不断提升的电力保障,有效降低了数据中心运营的核心成本。
此外,大同地处华北北部,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较低,为数据中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冷却条件,能够显著降低散热能耗,符合绿色数据中心的发展方向。其地质结构稳定,灾害风险低,确保了数据存储和运算的安全可靠。优越的地理位置也使其成为连接京津冀、辐射晋冀内蒙古的重要节点,网络延迟低,易于构建高效算力网络。
政策引领与产业布局,“煤都”向“算力之都”迈进,面对全球数字化浪潮和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的历史机遇,大同市委、市政府前瞻布局,将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核心产业作为城市转型的重要引擎。大同市委书记张强强调“坚持以算为核,提速算力之城建设”,推动产业形态从“瓦特”向“比特”转变。
通过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头部互联网企业、数据中心运营商和算力相关企业落户。目前,大同已规划建设了多个大型数据中心园区,一批高性能计算中心、智算中心项目相继落地投运,服务器装机容量和算力总规模快速增长,形成了集数据存储、计算、应用、服务为一体的产业生态雏形。
大同市从2018年落地秦淮环首都·太行山能源信息技术产业基地以来,已引进秦淮数据、京东智能算力数据中心、抖音火山云太行算力中心、中联绿色大数据基地、秦云超级能源综合体等5大标杆项目,目前,全市累计完成算力中心投资超282亿元,已建成折合标准机架超32.6万架,投运服务器近73.6万台,2024年用电量突破43亿度。城市算力分指数位居全国第三,成功获批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上游先后引进服务器制造、配电设施等产业主体,建成年产30万台服务器的自动化生产线2条,以及年产量5万台的高端智能算力服务器生产线1条;下游以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为引领,引进和培育京东物流、京东科技、上海润迅、软通动力等67家呼叫标注数据企业,全面叫响“云中声谷”品牌,带动超3万人就近就地就业,形成“算力+标注”双轮驱动模式。
激活人才“一池春水”。大同市不仅建成了全国首所数据科技职业学院和山西大学大同校区,更联动山西大同大学等学校与华为、科大讯飞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通过“企业出岗位,学校定向培”,让求职者“上学即上岗”,形成“一站式”的产教融合就业模式。这种全生态的布局,推动大同实现了从单一算力基建向多元发展的跃升,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提供了新范式。
本次算力大会上,大同市签署了多项重大合作项目,涉及先进计算、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数据流通、智能制造等领域,进一步夯实了其算力产业的根基。同时,大会举办的论坛和展览也展示了大同在算力基础设施、应用创新和产业集聚方面的最新成果。
赋能千行百业,算力驱动转型新未来,“算力之城”并非仅为建设数据中心,关键在于以算力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大同正积极推动算力与传统产业升级、社会治理现代化、民生服务改善深度融合。
“未来几年内,算力头部企业的智算超算中心投资将超过千亿元,预计2025年底全市数据中心用电量突破60亿度。”大同市主要负责人展望道,大同将用3到5年时间建成年用电量达百亿度的算力中心集群,带动形成千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聚。
在能源领域,算力助力智能煤矿建设,提升安全生产水平;在制造业,支持企业进行数字化仿真、智能检测和柔性生产;在文旅行业,赋能云冈石窟等文化遗产的高精度数字化保护和沉浸式体验;在农业领域,推动智慧农业平台建设,精准指导农业生产……算力如同新时代的“电力”,正在为这座转型中的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打造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的重要支点,业内专家指出,大同发展算力产业优势明显、路径清晰。今后,大同有望凭借其能源、气候、区位和政策组合优势,成为国家“东数西算”战略布局中京津冀枢纽的重要支撑节点,承接东西部算力需求,构建辐射全国的算力服务能力。
2025中国算力大会在大同的成功举办,标志着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在数字化转型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从依赖煤炭的“黑色”能源基地,到拥抱数据的“绿色”算力高地,大同正以其独特的转型实践,为中国资源型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一条充满希望的“数智”新路。